現代人因面臨緊湊的生活步調,時常處於緊繃與疲勞邊緣,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髮質、髮量稀疏與頭皮的健康狀況。
無論是早晨整理頭髮時發現梳子上的掉髮,或洗髮時排水孔堆積毛髮,都會忍不住擔心:我的頭是不是快要禿光了?
📚本文宗旨在於健建衛教與醫學資訊分享,任何醫療行為或處方皆須遵循醫療法規。
常見的脫髮掉髮原因,除了壓力、體內激素變化或荷爾蒙變化,貧血、營養素攝取不均、毛囊的形成素運作不佳...等等,都會導致脫髮掉髮。
其實我們每天都有約50~100根的自然掉髮,屬於「正常的毛囊週期休止期」表現;但若掉髮超過這個範圍,或有明顯變細變少的狀況,就需要注意是否有進一步毛囊萎
● 生長期(Anagen)
毛囊活躍期,頭髮快速生長
● 退化期(Catagen)
毛囊進入休眠準備,毛髮開始停止生長
● 休止期(Telogen)
毛髮自然脫落,毛囊等待進入下一輪的生長
這樣的週期維持正常運作,才能確保髮量穩定;若因壓力或病理性因素導致「休止期延長」或「生長期縮短」,就會出現較異常的掉髮。
而當代醫學研究已經發現,若毛囊中的 Dkk1物質 過度去抑制 Wnt 形成素 的作用時,會讓毛囊加快萎縮、變成「蛋白多醣毛囊萎縮」狀態,並造成脫髮喔!
如果不確定自己的毛囊脫髮狀態是否建康,可以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,才可以及早把握挽救禿髮危機的黃金期。
毛囊中的蛋白多醣成分,對於毛囊微環境的穩定與毛髮生長,扮演極重要的關鍵角色。
研究發現,當毛囊中一種稱為「 Dkk1 」的抑制性蛋白過度活躍,會影響「Wnt 形成素」的訊號傳遞,這容易導致毛囊的萎縮,加速頭髮脫落。
這類型的毛囊變化不會立即造成全部脫髮,但會讓毛髮逐漸變細、變短,最終導致整體髮量下降,因為頭髮濃密度大不如前,稀疏髮絲之間透出了頭皮膚色,整體造型與心情多多少少會受影響。
● 飲食攝取
補充足夠蛋白質、鐵質、鋅與維生素H(又稱生物素),有助於毛囊維持正常功能。
● 規律作息
避免長期熬夜與壓力過大,減少對毛囊微循環的影響。
● 溫和洗護
依頭皮類型選選洗髮精,避免過度去角質或使用刺激性太強的造型品。
● 頭皮按摩
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有助養分輸送至毛囊。
給頭皮更好的環境,是維持髮質與毛囊健康的基礎喔。
若自覺掉髮量增加、髮際線改變或髮絲變細,建議及早尋求醫療專業建議,而常見的的積極治療除了植髮 ( 針對毛囊已明顯萎縮的區域 ) ,還有口服藥治療、額外補充劑(例如 : 洛克靈、蛋白多醣、維生素H..等 )、塗佈保養液等等。
而值得一提的是,在毛髮正處於「生長期」的時間介入調理,就是不錯的時機。透過特殊成分配合營養素,調整 DKK1 物質與 Wnt 物質的平衡運作,有機會幫助毛髮生長期更穩定。
而目前台灣已有核准合法的蛋白多醣配方,有了國家把關,與專業醫療諮詢的幫助,民眾追求美麗外貌,也能兼顧健康。
選擇適合自己的頭皮毛囊育活計畫;請不要為了求快求方便,更輕信網路上的偏方,或自行於網路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喔!錯誤使用不僅無效,還可能為頭皮與毛囊帶來不可預知的傷害喔。
📚本文章為醫學資訊分享,若有相關營養品使用考量,請諮詢專業醫師建議。